歲末年終,家家戶戶都很忙碌,剛從日本回國的柯文哲也沒閒著。2月1日就連續幫30多家媒體錄製新年賀辭,一次滿足所有媒體要求。雖然,這是在新年期間才會播出的「秘密武器」,不過,這兩天各家媒體早就把柯P錄影時的NG鏡頭當作花絮搶先播出。
柯文哲對媒體幾乎是有求必應,有時還會不經意地加碼演出,增添新聞趣味。
其實,有點腦袋的政治人物不但不會和任何媒體打壞關係,還會用盡各種方法滿足記者的需要,提供各樣的「新聞服務」。除了平常會打點好媒體高層,也會編列預算利用「置入性行銷」收買媒體,雖然政府修改「預算法」禁止政府置入,但仍然可以編列廣告、 宣傳經費討好媒體,建立友好關係
最常見的「新聞服務」就是定期發佈新聞稿或召開記者會,這招成本最低也最有效,不論是國內外的研究都發現,新聞媒體引用官方新聞稿的比例幾乎超過七成。
不過,最好的「新聞服務」其實是政治人物的個人魅力,以及願意滿足媒體各樣需求的性格。
柯文哲是個「非典型政治人物」,他沒有馬英九的英挺,也沒有陳水扁的犀利,沒有趙少康的精明,也沒有蔡英文的堅毅。但卻有樸實、自然的外在,以及直白卻逗趣的言語和不協調的肢體動作,這位極富市井魅力,又具改革形像的「高腰褲」阿伯,自然成了新一代的媒體寵兒。
獨具新鮮感及趣味性的柯文哲不經意的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、一顰一笑都成了媒體的焦點。新聞媒體也很期待從他的口裡得到有爆點及笑點的經典語錄,柯文哲成了無話不說的萬事通,媒體大大小小的事都想採訪他。
柯文哲和他的幕僚很清楚媒體的喜好,媒體未必要想要你說出什麼偉大的城市治理理念,但卻很期待你能有強大的螢幕效果,討好觀眾、刺激收視。只要能順著新聞記者的需要,就能天天登上版面,這對媒體時代的政治人物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,不但能建立關係,還能讓選民日日記憶。
於是,除了該有的新聞服務,柯文哲也會每天固定和記者們小聊一下,天南地北閒扯,不管懂不懂、會不會,總會有媒體效果。接力錄製30多家媒體的新年賀詞,一次滿足所有媒體的要求,並不讓人意外。
不過,看似開放的柯文哲其實並不是完全開放媒體、有求必應。別忘了,2015年1月,柯文哲上任不久,台北市警局就以「保護媒體人身安全和採訪權」為由,發佈《台北市警察局執行集會遊行與媒體協調之工作守則》設立媒體採訪區及集會遊行現場新聞連絡人,限制媒體採訪範圍。
雖然,部分記者抗議柯市府的作法,但市警局仍然堅持執行。事實上,北市府的作法已產生「寒蟬效應」,在抗爭的現場,新聞記者忙著找新聞連絡人,確定新聞採訪區的位置,而不是按著該有的新聞專業,立馬採訪。
重要的新聞事件大多發生在黑暗之處,新聞連絡人不會告訴你,也不會是在「新聞採訪區」看得到的地方。就好像在集會遊行的現場,警方若要違法濫權、暴力驅離群眾,絕不會光明正大邀請記者採訪,相反的,若能有效地將記者「囚禁」在採訪區,反而更能「大展身手」。
曾擔任過記者的英國著名小說家喬治。歐威爾就曾說過:所謂的新聞就是某些人不希望見報的內容;除此之外,都是廣告(News is something somebody doesn't want printed; all else is advertising.)。柯文哲很懂得如何滿足記者的需求,事實上也就成了議題的設定者,引導媒體的報導方向,不斷創造柯P的形像,再製他的媒體價 值。但柯市府真正的施政問題,不會藏在「採訪區」中,也不會出現在「一日一文哲」的柯語錄裡,這些在檯面上的公關活動,其實都只是政治人物的精細廣告。
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柯文哲的兩手媒體策略-041829011.htmlLVLV包包LV皮夾LV旗艦店
留言列表